他們都召妓。他們都不戴保險套(書摘)
﹝他們都召妓,他們都不戴保險套﹞
保險套Condom 一字來自法國查理二世御醫Dr Condom / Quondam or Cundum).。西元前1000年埃及人已經使用來避孕,18世紀因為梅毒而在歐洲流行,但這些傻性情的文人卻不知要在妓女床上當個"雅士",以致一生的命運被小小的"螺旋體"所改變。
反之,有名的情聖卡薩諾瓦Casanova(1725-1798)、性虐待狂雜交狂兼社會觀察家薩德男爵卻都是保險套的忠實愛用者。據說有次卡薩諾瓦忘記帶他白麻布做成的、源自英國醫師Dudley的” “English riding coat”出門,因此放棄歡樂的機會--這應該是我們都沒聽說他們罹患梅毒的緣故!
由此說來,過於感性的人,在性病一事上反而比重視肉欲的理性人士命運坎坷。
﹝19世紀被毒害的人生﹞
19世紀中葉,火車使歐洲大地更適宜探訪,英法文學家紛紛打包到土耳其冒險,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也去了,不幸的是當帕幕克閱讀他遊伊斯坦堡的經驗時,忍不住洩氣,批評他根本心思都放在自己得病的陰莖~~每日包紮敷藥,明知會傳染給他人還照上妓院,想是去洩欲兼洩憤罷!
寫包法利夫人的福樓拜,不是一直長得如此癡肥,實則他年輕時下巴一樣抬45度角,長相與外觀都風流,身為醫師之子,他有著中產階級第二代的輕狂,也繼承了對性病的知識,但還是約莫二十歲,便直接繼承了歐洲公認來自法國的產品梅毒。
另個得梅毒的是福樓拜友人之子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他與尼采一樣兩人晚年都因神經性梅毒精神失常。
龔固爾兄弟中的弟弟Jules de Goncourt (1830~1870)也因梅毒而早逝,哥哥Edmond1896年過世,遺囑請求文學界友人組織會社,創立文學獎,以完成念他們重現十八世紀文學沙龍興盛氣氛的心願。1903"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正式成立,也就是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第二冊"在如花少女身旁"所得的獎,此獎讓普魯斯特鹹魚翻身,不枉費他小說中不斷提及龔固爾兄弟的文章。
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也是梅毒患者,還曾為書仔細紀錄自己得病的體驗,長時間滿腦子都只能想如何存活過第三期梅毒對神經的摧殘--"There are long days when nothing but the suffering is alive inside me"~~In the Land of Pain, 得到許多讀者同情與敬佩之心。據說他得病後一直問Edmond他弟弟走向死亡的過程來預期自己的來日,Edmond也盡力鼓勵照顧他。
附帶一說,雖音樂家貝多芬(1770-1827)大多據說在青少年便得到梅毒,但自從他的頭髮曝光後以現代科技找不到大量的汞也沒有止痛用的嗎啡,有人懷疑可能沒有患病才沒有治療的跡象。幾經爭辯,由於貝多芬對醫師喪失信心且不清楚他到底吃的是什麼藥,現在到底有沒有得過變成一團謎霧。
我很相信倔強的貝多芬很可能因為嗎啡對創作嚴謹度的影響而拒絕,不管有沒有病,音樂家都會選擇疼痛,我們才得以有流傳千古的「合唱」交響曲!
德國的另一音樂大將舒伯特(1797 - 1828)則在1822因梅毒入院甚至間接因此病重早死,住院其間他卻寫下「美麗的磨坊少女」那樣迷人的樂音。
1 則留言:
追憶逝水年華》被迫剪去27分鐘已經夠慘,這回導演的國際放映又被片商要求把片子從135剪成96分鐘,以致許多地方不連戲;此外,劇本是導演以法文寫好後,再改成德文,再改成英文來拍,中間難免損失許多語彙。
飾演Klimt的John Malkovich說了以下深具特色的觀點,也是一種對那難以重現光華時代的致敬罷!"In fin de siecle (世紀末) Vienna, you were dealing with a group of psychiatrists, composers, novelists, playwrights, architects and, of course, painters -- who thought there was a cure." Here Malkovich pauses enigmatically. "It's obviously a generational thing, but I'm a Beckett man. And as Beckett said: 'You're on earth, there's no cure for that.' Klimt and his circle didn't believe that, which I find very haunting and wonderful. They were probably less pessimistic than we are."
張貼留言